查看原文
其他

手足口病怎么办?宝宝在家呆多久? 家里怎么消毒?怎么预防?

儿科医师孔令凯 儿科医生孔令凯 2022-09-29


手足口病怎么办?宝宝在家呆多久?

家里怎么消毒?怎么预防?


本文的受众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本文的目标是看完后,你就是小专家。


导读:

每年进入5-7月,让家长谈之色变的手足口病又会流行起来。家长们第一怕孩子得手足口病,需要知道如何预防;第二万一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知道在家里要呆多久,要怎么和其他孩子隔离,家里怎么消毒,要怎么处理孩子的玩具等。

下面怎么就详细的谈谈,先讲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处理,怎么隔离,家里怎么消毒,再讲如何预防。

目录   

一、手足口病怎么处理?

二、手足口病为什么需要隔离呢?

三、手足口病怎么传播的?

四、手足口病能传播多久?

五、手足口病要隔离多久?

六、在家隔离是什么意思呢?

七、家里怎么消毒啊?

八、患有手足口,孩子和家长如何洗手?

九、在家隔离时,和其他孩子怎么隔离?

十、在家隔离时,大人怎么办呢?

十一、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怎么处理?

大家其实无需恐惧,不要认为患有手足口病了就非常严重了。手足口病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大部分手足口病都是轻症,重症的非常少。大家可以把手足口病看做成流感一样的疾病就行了,一般都没事,极少严重的会死亡。

轻症手足口病时,孩子有些发热、食欲不振,手足口臀部出些皮疹,1周左右就好,没其他问题。这时就不用担心了,对症处理就行了:就是孩子发热时就退热处理;孩子饮食不佳时,就给凉的、软的饮食;多喝水避免脱水就行啦。其他的就是让孩子在家,不出去感染别的孩子,静静的等疾病自己好,不要用抗生素,不要用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住院哦(除了不喝水导致孩子脱水了)。

重症手足口病时,孩子会非常快的出现精神改变(激惹、萎靡),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去医院,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二、手足口病为什么需要隔离呢?

因为手足口病在儿童中(5岁以下的)非常容易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子。并且虽然重症手足口比较少,但也有可能发生,对孩子造成严重损伤,所以要在孩子疾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进行隔离,尽量避免其他孩子传染。

鉴于手足口病的易感性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所以和流感一样,手足口病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孩子发病后,除了隔离外,还需要上报给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以便国家和各地的疾控中心了解每个地区的感染数量作出应对以及大面积预防。

三、手足口病怎么传播的?

要想知道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要知道疾病是怎么传播的,这样,切断传播途径后,就能很好的预防了。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认为至少有15种肠道病毒可以导致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A组柯萨奇病毒(CVA),肠道病毒71型(EV71)。这些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四、手足口病能传播多久?

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分泌物、大便中只要含有病毒,就会有传染性。

出现症状(就是发热、咽喉痛、皮疹等)前,就能在患儿的咽部和粪便中查到病毒,就能传染。关于病毒的持续时间,目前研究发现,口水、鼻涕里的病毒,通常在感染后4周内逐渐消失,大多存在3周左右。大便中的病毒,多持续存在感染后的4-6周内,但最长可能会持续存在到感染后数月。

在出现症状的1周内,传染性最强的,这时病毒最多、毒力最强。在出现症状前和一周之后的时间里,也有传染性,但随和病毒的排出体内和死亡,传染性较弱。

附着在玩具、墙壁上的病毒,当然也有传染性,虽然不耐热、不耐干燥,但至少能存活数天,有研究认为其能长期存活。

五、手足口病要隔离多久?

既然上面说手足口病毒能长久存在,有传染性,那是不是要隔离孩子到没有传染性了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这样隔离的话,第一,谁也不知道要隔离几个月才完全没有传染性;第二,对家庭的负担太大,得有人在家里看着孩子;第三,孩子们被隔离在家里,也受不了啊。

所以,为了兼顾预防传染和减轻家庭负担,对手足口病的隔离时间如下: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这是最新的版本)规定,隔离从孩子发现症状开始,一直到症状消失后的1周。解释一下就是从知道孩子是手足口就开始隔离,一直隔离到孩子没有发热,皮疹消失,再隔离一周时间。整体算下来2周左右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即使让孩子在家隔离,也不一定能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因为孩子有症状之前就有传染性了,而这时大家都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可能就已经把病毒传给别的孩子了。并且病毒持续存在时间长,让孩子在家隔离时间太长也没什么意义,孩子症状消失,回去学校后还有传染性。所以他们推荐,孩子没有发热,身上的皮疹已经干结(泡内没有液体,已经结痂了),孩子感觉能去上学,就可以去上学了。

●WHO的观点和美国相似,认为发热的、身上仍有皮疹的孩子在家隔离,对减少传播有好处,但不能完全避免传播。

为什么中美之间有差别呢?个人认为和国内发病率高、病情重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就2017年2月份,我国统计的手足口病就有38654例,其中有死亡病例,这还是低发病月份,到5-7月份数字可能会增好多倍。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预防手足口,我国把隔离时间定为2周左右,有些地方疾控中心可能定的时间更长。大家按照各地的隔离规定来就行,做好预防工作。再说,即使你想让孩子一周就去上学,学校也不让你上啊。

上图是WHO关于我国近几年手足口病的数据

既然不能让孩子早去上学,那知道美国那边隔离1周左右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添乱吗?当然不是,因为您孩子在家里隔离1周后,会特别想出门去玩吧? 您看了1周的孩子了,也精疲力尽了吧?这时,还要把孩子圈在家里不出门吗?不,因为咱们知道了孩子传染性小了许多,只要孩子皮肤上皮疹干结了,那让孩子带着口罩、洗好手、排完便,带出去,到楼下花园、旁边公园走走跑跑,释放下能量是没问题的,不亲密接触别的小朋友就行啦。

六、在家隔离是什么意思呢?

在家隔离就是让孩子在家里,不要出去传播病毒啦。孩子的排泄物、分泌物所污染的地方,沾有口水的玩具,经常呆的地方,都要消毒。并且不要让孩子在此期间接触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

七、家里怎么消毒啊?

肠道病毒对75%的酒精不是很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可以灭活,所以,针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以上方法中适合的即可。

●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墙面、地面等,可以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香港卫生署的推荐是使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5%左右的84消毒液与49份清水混和,最后相当于0.1%浓度,相当于氯含量为1000ppm,相当于氯含量为1000mg/L)擦洗,等15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如果您买的消毒液没有浓度标识,就按上面的氯含量计算。

●孩子的餐具、奶瓶等,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温消毒柜进行消毒就行了。

●孩子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使用70摄氏度热水浸泡30分钟,之后清洗。

●室内注意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通风时,孩子可以去别的房间,避免着凉。

●孩子的鼻涕、呕吐物、排泄物最好也用漂白水泡后再冲走,但这个恐怕大家不会执行,并且城市居住条件下,都有化粪池,能起到些净化作用,就不展开讲了。

八、患有手足口,孩子和家长如何洗手?

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很敏感,所以,建议使用肥皂给孩子洗手,不要使用以酒精为基础的洗手液或者免洗手消液。肥皂使用普通肥皂就行,没必要使用抗菌肥皂,因为这两种肥皂,除菌效果没什么差别。具体洗手的方法,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就可以了,至少洗15秒,这个网上资料特多,就不细讲了。

以下行为之后,都要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

●孩子打完喷嚏、擤鼻涕后要洗手;

●家长给患病孩子换尿布,清理排泄物、分泌物,整理玩具后要洗手。

九、在家隔离时,和其他孩子怎么隔离?

如果家里还有别的孩子,那么就不要让两个孩子接触啦。让孩子:

●分不同的房间休息;

●不分享餐具、食品;

●不分享洗浴用品;

●不分享玩具、书籍;

●不要拥抱、亲吻、打闹;

●患病的孩子戴上口罩;

●患病孩子咳嗽、打喷嚏时,要使用纸巾盖住口,鼻,如果没有的话,使用手臂处遮盖住。之后洗手,换洗感染的衣服。

总之,接触越少越好,至少到孩子皮疹消退哦。

十、在家隔离时,大人怎么办呢?

大人基本不会感染这个疾病,并且,即使感染了,也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很少有临床表现的,所以,大人该怎么照顾孩子就怎么照顾。

但大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基本不会感染这个病,但你会成为一个携带者,传染给别的孩子哦。所以,你要尽可能的不要把病毒携带到身上,那就需要:

●不要和患病的孩子分享食品、餐具;

●注意带口罩;

●给换病孩子换完尿布后,一定要记得洗手;

●不要照顾完患病的孩子后,立即去照顾健康的孩子,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做好家里的消毒工作。

十一、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洗手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后都要洗手)、勤换洗衣物。

●不要和手足口病人亲密接触,比如拥抱,分享玩具、餐具等。

●不要在疾病高发季节,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换衣服后接触家里的宝宝。

大家尽量按照上面进行操作,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很大作用,但也不能保证100%完全预防。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积极快乐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1].Hand, Foot & Mouth Disease: Parent FAQs.AAP.2016.

[2].Fact sheet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WHO.2017.

[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

[4].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卫生部.

[5].手足口病 .香港卫生署.2017.

[6].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Situation Update Number 510.WHO.2017.

[7].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UPTODATE.2016.

本文同时在新浪微博:儿科医生孔令凯 和微信公众号: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发布,欢迎大家订阅。

输入你想查询的疾病名称,可立即得到相关信息,例如:热性惊厥,手足口病等。


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

最新、最权威的资料放送,长按二维码关注哦,让你成为家长中的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中的专家!

文中观点来自uptodate,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Medscape,WHO,各大医学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各种最新指南,结合目前我国临床特点总结而成,欢迎指正交流。

分享和转载

  SHARE  

文章随便分享,以便更多的医生和家长查阅;转载注明“原文来自 微信 儿科医师专业资料库 ”附上二维码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